1个人情绪的好坏与疾病的产生、发展和转归变化有着10分密切的关系。1般来说,人在愉悦的时候,不论做甚么事情,都觉得心满意足,即便得病也易于康复。相反,人在悲痛的时候,总是伤心流泪,感到意气消沉,悲观失望,看世界的1切都是昏暗色,此种心情容易得病,而得病后也难于复原,乃至使病情加重。临床视察发现,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除有多饮、多食、多尿、消瘦和血糖增高这些大家都熟习的症状外,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情绪、情感、性情等方面的障碍和情志活动的异常,如忧思过度、心烦不安、紧张恐惧、急躁易怒、悲伤易泣等。这些都对身体的健康10分有害。因此,调理好心理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定之举。
糖尿病患者应乐观向上,思想上既不麻痹大意、掉以轻心,也不过分紧张,对疾病抱有正确的态度,对医治疾病有充分的信心,情绪安定安稳,不悲伤、不消极,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医治,病情才容易好转,或趋于稳定,不再发展。而消极心态的糖尿病患者在得病后,特别是当出现多种并发症时,常常对治愈疾病丧失信心,整天愁眉苦脸、垂头丧气、暗自饮泣,乃至厌世,认为生不如死,失望而轻生自杀。因此,只有怡悦开怀、心情舒畅、情思如意、配合服药,方能获得良好的疗效。否则,服药再多,也收效甚微。
有的糖尿病患者易动肝火,对周围环境感到烦躁,常会因生活中1点小事而发火,遇有不顺心或工作学习略不如意就缺少自制力和耐心。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常不能按医嘱进行有计划地医治。1旦病情反复,不是责怪医者无能,就是抱怨家属照顾不周,所以病情总是反复无常,乃至加重。所以,心理医生告诫糖尿病患者:遇到不满意的人和事,要进行“冷处理”,避免正面冲突,遇事要想得开,切忌生闷气或发脾气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糖尿病也是“绝种”杀手
下一页:什么是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?
相关问答